“一帶一路”倡議,正把地球村越來越緊密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
在中國電建水電五局科特迪瓦波波里項目,她們堅韌果敢,堅守在項目疫情防控第一線;她們實力擔當,是對外交流的橋梁;她們開拓進取,從不停止前進的步伐。這些眼中有光的電建姑娘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釋放出令人矚目的巾幗力量,為“中科友誼之花”的盛開夯基壘土。
戰(zhàn)“疫”中的挺身而出
梁莉是波波里項目的一名醫(yī)護人員,履行保護生命、增進健康的職責。
在科特疫情越發(fā)嚴重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響應戰(zhàn)“疫”的號角,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講解防疫知識、叮囑大家戴好口罩隨時消毒、為項目員工一一進行核酸檢測,排除隱患,確保不漏一人,撐起了疫情防控的“半邊天”。
波波里項目地處蘇布雷省在科特迪瓦西部,這里常年高溫,叢草密布,蚊蟲肆虐,瘧疾高發(fā),瘧疾病人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轉(zhuǎn)為腦型瘧,患者恢復后隔段時間也要繼續(xù)服藥以防復發(fā),治療瘧疾也是梁莉的重要工作。
面對感染瘧疾的科特迪瓦同事,她會耐心檢查詢問癥狀,認真地進行治療,誰是第一次得瘧疾的,誰打了幾針了,誰又該復診了,她都記得一清二楚,為職工們提供周到的護理服務,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讓當?shù)貑T工都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梁莉為我們做了太多,我們項目就像一個大家庭!”非籍員工阿諾比在病情檢測后動情地說道。
“職工們能夠康復,一個個生龍活虎,我為項目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睉{借著堅強的毅力、強烈的責任感,梁莉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助力構(gòu)筑阻擊疫情的“銅墻鐵壁”,為職工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堅韌的力量。
對話中的真心投入
熊小慧2014年離開大學后就來到了非洲,一頭扎進了水電項目現(xiàn)場一線,從蘇布雷項目到波波里項目,一待就是8年。
身為翻譯部主任,她身上肩負著許多任務。在三方會議上,她準確高效的傳遞著信息,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面對業(yè)主的質(zhì)疑時,她和技術(shù)部反復溝通了解情況,對業(yè)主監(jiān)理的疑問一一解答,維護項目部的利益;在商務談判中,她據(jù)理力爭,為對方展示公司的優(yōu)勢,幫助項目部繼續(xù)開拓科特市場。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磨去了她的青澀,讓她變得愈發(fā)干練,但她對工作的熱情依然像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那般洋溢。
“最多的時候我連著三天都在開會,從早坐到晚,不停地進行口譯,一點不敢松懈,就怕沒有準確表達雙方意思,給項目部造成了損失。不過,最后能得到業(yè)主監(jiān)理對項目部的肯定,我也就不覺得累啦。”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艱辛,她也是一笑了之,而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奮斗,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與自己博弈,最終自困局中身披榮光而出。
除了完成翻譯工作,針對海外項目職工工作需求的特殊性,她結(jié)合項目實際制定法語培訓實施方案,對職工進行日常法語100句的培訓和各部門、工區(qū)和車間專業(yè)法語50句的培訓學習。
因為真心熱愛,所以全心投入,用智慧和熱情書寫著她的巾幗篇章。
經(jīng)營中的雷厲風行
李玉榮在經(jīng)營管理部工作,負責合同管理、工程價款結(jié)算、項目年度計劃產(chǎn)值及成本的編制報送等工作。
她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項目領(lǐng)導常說,“項目以技術(shù)為龍頭,經(jīng)營為核心?!背蔀橐幻?jīng)營人員,讓她很有成就感。
她個子小小,頭發(fā)微卷,說話溫聲細語,如果不是在項目遇見她,我應該想象不到,外表柔弱的她工作起來有著與外表不一樣的雷厲風行。
剛參加工作時,她也遇到過不少困難,在校園中學到的知識僅限理論方面,對現(xiàn)場實操了解甚少。白天,她頂著烈日,穿梭在鋼筋混凝土叢林中,向前方師傅請教學習;晚上,她挑燈夜戰(zhàn),將合同文件、招標文件等反復研讀,進行揣摩分析。
“我希望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只有邊做邊學,才能彌補我的不足?!闭沁@份不斷突破自我的勇氣,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年輕的她已經(jīng)是項目經(jīng)營管理部的負責人。
當被問到“在這里工作有堅持不住的時候嗎?”她說,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個決定都是深思熟慮,她從沒有出現(xiàn)過想要打退堂鼓的想法,項目氛圍很好,團結(jié)友愛的同事,熱愛的工作,讓她每一天都是光芒萬丈。
這只是波波里項目部女職工的縮影,除了她們,還有管理項目后勤生活的劉艷、認真算好每一筆資金的李慧娟、教授同事們法語的“小學妹”孫瑞敏等等,也許她們每一個人都很平凡,但是只要能發(fā)出一點光,做彼此的星光,就能形成一片無垠銀河,一起在各自的領(lǐng)域閃閃發(fā)光。
愿以奮斗之姿,不負芳華模樣。我感受過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情,也見證了她們奔赴“一帶一路”建設前線。很榮幸能和她們一起成為千萬個灌溉“中科友誼之花”的中國電建中的一員,在與時代同行中發(fā)出鏗鏘之音,在時代潮頭盡顯巾幗風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