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主辦的“‘雙碳’目標下電力低碳保供策略與政策研究系列研討會”在線上啟動。首期研討會的主題為“加快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推動煤電功能定位轉型”。
NRDC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表示,電力低碳轉型絕非易事,需要兼顧低碳與保供,協同推進煤電的轉型退出和可再生能源加速發(fā)展,處理好發(fā)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特別是對存量規(guī)模巨大的煤電,當下的關鍵是要盡快明確不同階段煤電定位與價值,并建立與之相適應政策市場環(huán)境,使煤電積極轉向調節(jié)備用、兜底保供資源,在低碳轉型的同時,更好地為近中期的電力供應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服務。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會計師陳宗法建議,對于傳統(tǒng)煤電,要轉變定位,以“清潔、高效、靈活、托底”為轉型方向,實施“嚴控增量、改造存量、有序減量”策略,具體走“煤電+”以及“嚴建、改造、延壽、減發(fā)、退岀”的路子。“十四五”期間,對煤電存量機組,要通過淘汰關停、容量替代、重組整合、“三改聯動”、應急備?,達到“低能耗、低排放、?能效”與“彈性出力”的要求,提?電?容量、靈活調節(jié)、清潔低碳等多維價值,并通過容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碳市場兌現,以對沖煤電利用小時下降、電能量收入減少的風險。同時,為消納新能源、能源保供提供支撐。
對于可再生能源,陳宗法表示,“十四五”期間,要以?質量躍升發(fā)展為主題,以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設為重點,通過?規(guī)模、??例、?質量、市場化“四?發(fā)展”,??實施可再?能源替代?動,來?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發(fā)展方針也要進一步多元化,集中式與分布式、陸上與海上、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單品種開發(fā)與多品種互補、單?場景與綜合場景、發(fā)電利?與?電利?多措并舉來推動可再生能源躍升發(fā)展。同時,要著力解決新能源快速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如要求配套煤電儲能、用地用海限制、非技術成本增加、參與市場交易風險凸顯、新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
圍繞實現可再生能源與煤電協調發(fā)展的路徑這一議題,清華大學能源環(huán)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表示,可再生能源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但是大比例的新能源占比也會造成較大的問題,需要發(fā)展容量市場、繼續(xù)推動市場化。過去可再生能源都是從供給側提供補貼等政策來驅動,將來應考慮如何激勵需求拉動可再生能源消費,例如推動綠電市場、碳市場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從而促進可再生能源更好的發(fā)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yè)表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對能源的要求,是既要保障有能源可用,又要低碳清潔,還要有價格競爭力。他強調,以風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并不等于有效容量,在現階段可再生能源需要火電來提供調峰備用。隨著供給側產業(yè)結構越來越清潔,需求側的價格承受能力越來越高,能夠更多承受比較高的轉型成本,能源價格沖擊沒有想象的那么大,要用好政策工具,匹配和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價格政策和機制。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經濟專委會主任戴彥德表示,全球碳中和勢不可擋,機會難得,應當放眼未來,把握大勢,順應大勢,搶得碳中的科技先機。近期,應當以安全保供和促進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為目標,謀劃布局煤電項目;中期應當依靠儲能技術與電網技術的發(fā)展,減少對煤電項目的依賴;遠期,煤電應當CCS+CCUS下脫碳運行;長期,應當依靠新一代受控核聚變技術,退出能源市場。
談及碳中和的路徑時,戴彥德認為,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但提高能效是關鍵;轉變經濟方式是前提,提高民眾的意識是基礎。希望全社會更加關注能效的提升和經濟的轉型發(fā)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煤電經過改造是很靈活的,同時可以為可再生能源穩(wěn)定提供服務和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保駕護航。煤電在長期最終是要退出的,這就要求清潔能源增長速度能夠跟上能源電力需求的步伐。短缺是最大的能源安全問題,因此必須要重視清潔能源增長速度與化石能源退出的協調問題,能源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是核心。在政府支持下,資本市場和全國上下同心一致,在新能源板塊發(fā)力,中國很可能有機會領先世界發(fā)展。(記者 王彩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