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規(guī)劃建設 > 企業(yè)

浮萍寄語

上海電建發(fā)布時間:2021-05-25 08:30:35  作者:杜英宏

退休賦閑的日子,公園里美麗的荷塘往往是一個好去處,其中各色的荷花含苞欲放,有的盛開在陽光下,燦爛奪目,有的含苞欲放,加之晶瑩的露珠,一閃一閃,引的路人紛紛駐足觀看。

與眾人不同,束廉階的目光卻轉(zhuǎn)折在荷塘里那不起眼的浮萍上。在他的眼里,那些散布在池塘里的綠色小圓葉片四處飄蕩,與滿園的荷花相伴相依,它們不會感到寂寞,因為它們澤群而據(jù);也不感到渺小,因為它們與美景一齊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它們的個體雖然平凡普通,甚至于不起眼,但同樣點綴出了別樣的荷塘風情。就如同自己年輕時候和眾多的電力建設這一樣,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在電建這個大家庭中一起拼搏、奮斗、投身于新中國的電力工程。

1954年剛從中央燃料工業(yè)部電力建筑學校畢業(yè)的束廉階,搭乘了民生公司“了聯(lián)”輪,來到了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電廠土建三工地(主廠房工地)任技術員,開啟了為電力建設事業(yè)奮斗的生涯。從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建造電廠到國內(nèi)首臺外高橋9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fā)電機組,他參與了華東地區(qū)幾乎所有的大型電廠建設。創(chuàng)新技術多次獲水電部科技成果獎和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1989年,束廉階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

 這個五一期間,在上海電建“工會進萬家活動”的號召下,上海電建建筑公司工會和黨群部負責同志專程前往束廉階家中,探望和慰問了這位年近百歲的勞模。

“你們又來看我啦,謝謝你們!”一進門,精神矍鑠的束老就拉著我們的手熱情招呼起來。大家坐定后,束老向大家講述起自己幾十年來電力建設的點滴往事。他說:“希望我們新一代的電建職工在人生的征途上樹立起有甘當浮萍的愿望和理想,更能發(fā)揚小小浮萍的風格,在市場經(jīng)濟紛紛擾擾的大環(huán)境中少一些浮躁的心態(tài),多一些實干的精神。

我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淮河邊

說起田家庵電廠(1954~1956)的建設,是建國初期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電力工業(yè)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國方針指引下,自己設計、制造、安裝和施工的第一座電廠,其裝機容量僅為6000千瓦,但解放后,歸社會遺留全國裝機容量也僅有100多萬千瓦。因此,這臺機組的建設當時引起了水電部、火電總局領導的高度重視,肩負全國人民的期盼。

束老依然記得1954年的冬季,淮南市地區(qū)正值嚴冬季節(jié),他與上海電力基本建設局(現(xiàn)上海電力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第九工程公司行政領導班子和干部、技術人員、工人冒著當?shù)亓阆?7度嚴寒,從上海蘇南乃至各地匯集在淮河邊開始建廠,可以說是人員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

他接受的第一項任務,是修建一條由田家庵火車站到電廠煤場鐵路專用線,這是一條運送設備和電廠運煤的生命線,在一無經(jīng)驗,二無技術的情況下,作為工地上唯一的技術員,他每天挑燈夜戰(zhàn),翻閱工程測量(教科書)及工程測量手冊,設計出了國內(nèi)首套單曲線、復合曲線、緩和曲線、彎道、坡道的圖紙和計算,起草了專項施工方案。

印象最深的還是1955年開工建設時的場景,他與鐵道部王大隊長(原鐵道游擊隊成員),率領1500多民工(當?shù)卣檎{(diào)的民兵建制的民工)來到工地,在零下27度的嚴寒季節(jié)里,只用洋鎬、鐵銑等簡單工具,開山坡、填路基、平衡土方共3萬立方米。當時冰凍三尺,挖凍土很困難,一洋搞砸下去,硬的像石頭一樣的凍土只砸開了一個小白點,砸十多下才能挖出一塊土。工人一天下來手掌虎口震出了血泡也僅只能挖幾籮筐土,在那個以肩抬人扛為主的年代,他們每天吃兩頓飯,平時自帶干糧,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黨、團員突擊隊整齊的號子聲此起彼伏,大家在嚴寒中都脫掉了棉襖。

束老形容那些日子就如同蘇聯(lián)“鋼鐵是怎樣煉成”電影里保爾·柯察金那樣工作的真實寫照。1955年的初春,冰封的淮河開始解凍,在春風浩蕩的江淮平原廣袤的土地上,千軍萬馬齊上陣,工地上紅旗招展、戰(zhàn)歌嘹亮。在黨中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方針指引下,5公里長的煤場鐵路專用線終于修建貫通。他們以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揭開了國產(chǎn)第一臺機組施工的序幕。

三套黃牛一套馬的故事

由于他們各項工作積極準備,主廠房提前一個月正式破土動工。建國初期建設的第一座電廠,施工人員缺乏經(jīng)驗,機械設備匱乏,當時為了確保儲煤場的建設,束老與1500多名民工和牛、馬畜力進行周邊取土回填低洼地,用木夯分層打夯和拉石滾子碾壓的方法,進行三通一平場地平整壓實土方。由于是三套牛和一套馬為一個組合,因此當時統(tǒng)稱“三套黃牛一套馬拉板車”

在當?shù)卣腿罕姷闹С窒?,十里八鄉(xiāng),當?shù)氐拿癖袜l(xiāng)親們不分男女齊上陣,趕著自家的牲口、牛車、馬車,帶著鐵銑、木夯以及三套牛和一套馬組合的方式,拉動直徑為2米,寬約2.2米的自重約15噸的石滾子,喊著號子,采用拉動著滾輪碾壓平整場地,遠遠望去看到的和聽到的一邊是木夯的拍擊聲、號子聲,另一邊是十幾個石碾子的滾動聲,此起彼伏。

三套哪黃牛,一呀嘛一套馬……

不由得我趕車的人兒,笑呀嘛笑哈哈!

往年這個車呀,咱窮人哪個配用!

今年咿呀嗨!大轉(zhuǎn)轆車呀!

轱轆轱轆轉(zhuǎn)呀,轉(zhuǎn)呀轉(zhuǎn)呀轉(zhuǎn)到了咱們的家!

嗨轉(zhuǎn)到了咱們的家,得兒達呀……轉(zhuǎn)到了咱們的家。

揚鞭催馬,帶動牛車,跑得更快。

“在儲煤場工地我和同志們一起迎著朝陽、傍著晚霞,唱勞動的號子,日復一日,以智慧和毅力勞動完成了15萬m3的儲煤場工程任務?!?束老回憶著說道。

戰(zhàn)斗的青春,美好的記憶

聊起工地生活,自然也離不開當年的宿舍和食堂。

“當時項目實行部隊式的管理,早上起床和晚上熄燈,中午吃飯都有司號員吹號?!?/p>

宿舍和食堂的房屋都是用蘆席和毛竹搭建的,以竹片為框、蘆席為面的“窗”,開時用竹竿撐起,關時放下竹竿。門也是用竹片和蘆席做的,用鉛絲代替鉸鏈,草草扎一下,開門時會發(fā)出“吱嘎”的響聲。在簡易的毛竹搭設的大食堂,菜和湯是用臉盆盛的,主食是饅頭和稀飯,米飯一周吃一到二次,平常蔬菜為大白菜、土豆,逢打牙祭時才有肉和魚吃。

白天一般都在工地上,當時人手少,工作量大,平時他們與工人一同在現(xiàn)場勞動,只要有時間都必須向工人學手藝。

“我是班里最快一個通過短時期的內(nèi)跟班勞動,學習掌握放線,基礎砌筑,內(nèi)墻粉刷,立模、扎筋、澆砼等工藝的技術員,我的工藝均在四級工以上水平,記得有一次我還獲得電力部勞動競賽比賽第二名?!笔舷蛭覀冏院赖目湟?。

晚上他們一般在宿舍加班至深夜,主要是施工質(zhì)量管理及質(zhì)量驗收匯總以及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還包括工地的測量和土建試驗數(shù)據(jù)整理工作等。

“當時宿舍,4個職工住在一起。這樣的房子隔人不隔音,一人說話,集體旁聽。一人打呼,集體失眠。有時白天干活累了,大家倒頭便睡,打呼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這可苦了我們這些挑燈夜戰(zhàn)的人……”

聽束老聊著這些當年的工地歲月,仿佛描繪出他們那個時代電建職工的精神面貌和新中國電力建設初創(chuàng)時的艱辛和通過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故事中的束老如電力建設者大軍中的一朵“浮萍”,同樣做著“平凡小事”,但就是這些平凡的舉動就如同涓滴之水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至今聽來都能感受著他們對新中國電力的忠誠,讓那平凡的“浮萍”成為了不凡的追夢人。

1956年2月是中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16日下午,我國自制的首臺6千千瓦發(fā)電機組鍋爐點火,17日下午汽輪機啟動,逐步帶負荷,18日上午11時帶到6千千瓦額定負荷,經(jīng)啟動委員會決定于改日12時正式開始72小時滿負荷源轉(zhuǎn)。 1956年2月29日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施工的田家庵電廠正式投產(chǎn)發(fā)電,從此新中國電力建設事業(yè)翻開了新的篇章。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fā)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