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jié),雨水來臨,農忙隨之開始,先是收割小麥和油菜,然后犁地栽包谷,趁著大雨打田栽秧。大人們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半大孩子也被趕鴨子上架,參與其中。
村子里多是干田,要等雨水來臨,才能耕種。這或許就是鄉(xiāng)親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靠天吃飯”的原因。
城里人遇到下雨,總是往屋里躲。但當年的鄉(xiāng)親們,盼雨卻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急切,好不容易盼到一場大雨,仿佛中了大獎一樣興奮。自然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更不管早已累得死去活來,披著蓑衣、戴上斗笠,扛著犁耙,牽著耕牛,迎著狂風暴雨,鄉(xiāng)下人會一路小跑著往田里趕。然后趁著雨水,將田土犁翻,確保幾場大雨以后,能夠將秧苗插下去。所謂搶農時,正此之謂。
一般的干田,無論是否種過小麥和油菜,都要打三道——即在有水的前提下,三次將田土犁翻,用耙耙平。第二道耙平時,即可將壓草踩進田土,漚上幾天,最后再犁開、耙平,即可將秧苗栽進去了。
木犁的結構,不論北方南方,大同小異,差別不大。耙有兩種,都用牛拉。一種為立式,耙齒為木質,使用時雙手扶著,跟在牛的后面,相對較輕,功用在于讓田土平整。一種為臥式,耙齒為鐵質,人站在上面,一手拉韁繩,一手持鞭趕牛,比較沉重,主要用于粉碎粗大的泥塊。初學使用的人,需要特別細心,還要有力氣,不然站立不穩(wěn),雙腳就有可能踩空栽倒,被耙齒劃傷腿腳,還有可能被牛拖行。一位鄰居,便因此受傷,休養(yǎng)了兩個多月,才基本康復。
這段時間,牛和人一樣辛苦,總是天不亮就出門,深更半夜才回家,吃不好睡不好,特別是牛,不時還會受到鞭打。
所謂壓草,就是新鮮的綠肥。將剛剛長出來的各種草本,或者木本植物的枝葉,田野上遍地都能割到,用背架或籮筐背來,均勻地撒在田里,再用雙腳將其踩下去,使之腐爛以后,起到疏松土壤、增強肥力、提高產量的作用。
楊柳樹、香春樹、冬瓜等闊葉樹種的枝葉,最受歡迎。為此,需要腰別鐮刀,爬到很高的樹上,將枝葉砍下來??噍镒詈茫上切┠暝?,田邊地角,到處光禿禿的,偶爾長出一蓬,不到半尺來高,就被鋒利的鐮刀,早早地割掉了,連喂豬都不夠。青草也行,但同樣稀有,而且是牛馬的糧食,誰也舍不得拿去壓田。慶幸的是,當時的樹木,還比較多,生態(tài)較好,尤其是楊樹,連片成林,砍掉一些,騰出空間,有利莊稼生長。
鄉(xiāng)親們將壓草背到田邊,由生產隊的會計過了秤,記錄在案,再壓到田里。一百斤算十個或五個工分,有相應的核算標準。因為是按量計酬,雖然我還不算全勞力,卻不影響充當父母的助手。
除了打壓草,還要割牛草、討豬草、砍柴、挖藥、做家務等等,事情似乎永遠都做不完,雙手總是布滿傷口,長期舊傷未愈、新傷又犯。既有樹木枝條劃傷的、荊棘刺傷的、石頭硌傷的、一種名叫洋辣癩的昆蟲蟄傷的,也有自己不小心,用刀斧砍傷的。
每次打壓草去田里,我總是忙里偷閑,趁著將壓草踩進田里的機會,在水淺的地方,尋找指頭大小的野荸薺。我們稱之為蓽蒂果,因為經受隆冬的洗禮,又脆又甜,雖然泥巴味很濃,但對于食物稀有乖緊缺的我們,也算美味。它們生長在水稻之間,屬于雜草,盡管薅秧的時候,需要將其拔掉,但無論社員們怎么用功,割稻子時,都能看到它們酷似席草般茂盛的身影。長在根部土里的果子,打田時被翻犁出來,遠遠便能看到。
除了野荸薺,有時運氣好,會撿到螺螄、黃鱔、泥鰍等更具營養(yǎng)價值的水生動物,但這種機會很少很少。
壓草不光放在水田里,還被扔進積肥坑,讓其日曬雨淋、腐爛發(fā)酵,成為農家肥。當時的旱地里,分布著用石灰粉糊、體積二三十方的積肥坑。農忙一過,生產隊便號召社員,繼續(xù)打壓草,往積肥坑里堆,以備來年之用。現(xiàn)在想來,當時用的肥料,都是綠色環(huán)保的農家肥。記憶里還沒有出現(xiàn)化肥和農藥的概念,因此無論是什么東西,吃在嘴里,都非常香;這當然也有物資短缺、饑不擇食的因素,但糧食品質的優(yōu)良,確實無可厚非。因為家家戶戶都有自留地,大家在為集體積肥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那塊小菜園。因此許多人上山下地,尤其是輪到放大幫牛的那天,都會背上一個籮筐,拎著一只糞箕,握著一個竹片彎制的耙子,一路將牛馬牲口、包括豬狗屙出的大便,扒進糞箕,再裝進籮筐,背回家里,作為肥料。沒有人會說臟嫌臭,只會咒罵那些牲口,說它們無用,吃了一天的草料,不知吃到哪里去了,像樣的糞便都拉不出幾團來。
所謂大幫牛,就是整個村子,所有的牛馬,每天都集中起來,成群結隊,輪流由一戶人家,負責趕到溝渠上放牧。這種方式,比較省力。伯父和父親小時候,還曾經以承包的方式,放牧過村子里所有人家的牛。一頭牛馬,按一定的標準,支付相應數(shù)量的糧食,包谷也好,蕎子也好,作為報酬。土地到戶以后,這個規(guī)矩被打破了,一戶人家,不管牛馬多少,天天都要浪費一個勞力,專門去放牧,許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因此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嗝拿妹茫圆抛x到二年級就輟學了,就是因為要放牛。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當時的村子里,許多人家的豬圈,都不怎么牢固,豬們吃飽了,經常從圈里跑出來,這里拱一堆土,那里拉一堆屎。包括我們認為比較神圣的舊營街上,敞豬更是出名,不僅趕場天會跑到飲食攤上,去搶吃東西,還齊心協(xié)力,打造出一條著名的“豬屎街”。若干年后,被我寫成批評報道,在報上發(fā)表,才引起當?shù)卣闹匾暎玫秸巍?/p>
因為豬狗在村子里亂跑,到處屙屎拉尿,因此一天從早到晚,總有老人或七八歲的孩子,端著糞箕、拎著竹耙,在村子里轉來轉去的身影。每當放學回來,天近黃昏,無法再到地里去干活,母親總是要求我,去村子里轉一圈,撿一回牲口的糞便,然后倒進廁所。廁所是豬圈牛圈之外,農家肥的又一重要來源。自留地里的包谷,栽的時候,每一窩都要放半瓢來自廁所里的糞水。因此之故,任何一家自留地里的莊稼,都要比集體土地里的產量高。
還有一種農家肥,叫草木灰。夏末秋初,天氣晴朗,又有一段短暫的農閑。鄉(xiāng)親們便帶著鐮刀、籮筐等工具和干糧,爬到村子最前后搭個臨時窩棚,作為居所,著手燒草木灰。那是一片荒無人煙的草坡,長滿了蒿子等雜草,將其齊根砍倒后,曬兩天太陽,然后攏在一起,一把火點燃,使之變成灰炭,背回家里,秋后播種小麥等冬季作物,和種子拌在一起,據(jù)說是效力很高的鉀肥。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慢慢有了化肥,農家肥逐漸被取代?;什粌H干凈輕巧,而且肥效高、肥力強,以一當十,人們也就不愿勞心費力地,去積攢那又臟又臭的農家肥了。如今呢,這種情況更加突出,農家肥的概念,似乎也已經徹底過時,化肥一枝獨秀,包打天下。不過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那就是常年累月使用化肥,土地正在變得越來越板結,出產能力越來越低,所出農產品的品質,更是讓人不敢恭維。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有機食品”的概念,作為產品營銷的噱頭,吸引顧客的眼球。
然而事實上,已經沒有像我們當年那樣舍身忘臭、事必躬親,像淘金一樣去掏大糞的人了。我以為,要將概念變成味美可口的食物,不過是一種美好的向往罷了。(王帥)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發(fā)展促進會
網(wǎng)站運營:北京中電創(chuàng)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wǎng)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服務熱線:400-007-1585
在線投稿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編號: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