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次讀書交流,讓我重新反思自己對于讀書習慣漸失的遺憾。印證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無疑,我已然成了那個懶人。父親時常告誡我,平日里一定要多讀書多寫作,只有平時日集月累,才不會走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
對于讀書,我常常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果真是因為工作繁忙而使讀書漸行漸遠嗎?如果真是那樣,一部部電影、電視劇我是如何看完的?周末逛街娛樂的時間是哪來的?捫心自問,讓我汗顏??偨Y(jié)以往讀書的體會,深感讀書不是時間問題,而是一個習慣問題。
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其實不難。擇一本書或幾本自己喜歡的書籍放在床頭,入睡前小讀片刻,一來可以幫助放松身心,二來也可以催眠。你同樣可以把書放在任何你經(jīng)?;顒拥膮^(qū)域,餐廳、客廳、甚至是衛(wèi)生間。記得有個大學教授曾經(jīng)半開玩笑地說:“我到學生家做客,從不看他們的書房,首先要去的是他們的洗手間,看他們在那里放什么書,放在那里的書才是他們真正的興趣所向,才能知道他們大概是個什么樣的人。”可見,只要是能讓你靜心的地方,都可以成為你的讀書場。
讀書也要“看臉”。這里書的臉面主要指的是書的名字、作者簡介、序言以及后記。書名是與讀者首次接觸的第一張臉,它影響了讀者閱讀的第一印象。通過書名,你可以初步判斷這本書與你而言的可讀性。通過作者簡介,不僅可以了解作者,對他的這部作品也可以從側(cè)面有所反映。而且,現(xiàn)今可供閱讀的書籍太多了,泥沙俱下、參差不齊,通過作者簡介,可以選取該領(lǐng)域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讓我們在選書時少走彎路。序言,多是說明書的內(nèi)容,寫作緣由、經(jīng)過、旨趣和特點,通過序言我們可以對這本書的主旨有個大概了解。后記,是一個作者的思路地圖,通過它,使我們對整本書的結(jié)構(gòu)框架了然于胸。在這里,想到華羅庚的一個有趣的讀書方法:猜書。他拿到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他是作者,他會怎樣來寫這本書。經(jīng)過一番“猜想”后,將自己的思路與作者對比,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不僅節(jié)省了讀書時間,而且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一舉兩得。我們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借此鍛煉自己的思維和讀書能力。
古人為了讀書,負薪掛角、囊螢映雪。他們倡導“馬上,廁上,枕上”擠時間讀書?,F(xiàn)在,讀書資源近在咫尺,我卻視而不見,豈不是“暴殄天物”?雖然我不敢像蘇東坡那樣,立下“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壯志,但我擇本好書放床頭,每天讀書三五頁,日積跬步,終至千里啊。